信息来源于@来福儿,昆虫图鉴,东北螽斯图说,科普中国。
女子在蒙古发现异形蝗虫?2025年8月23日,河北女子“@来福儿”去内蒙古玩了,此时去内蒙古真的是非常合适!5月到9月是草原最绿、气候最宜人的时候,早几个月去可能还有点热,现在刚好天气凉爽,而且貌似很多民族活动!我以后有条件也非常想去!
就算都去同一个地方,但是不同人总会创造不同的旅游记忆,博主的旅游记忆则很特殊,她意外抓到了一只很奇怪的“蝗虫”,她开玩笑的表示:“我在草原发现了高蛋白异形生物,适合油炸!”其实就是随手拍的记录视频,但没想到引发了小范围的关注。
视频中博主重点展示了这只虫子的各处细节,非常方便我们进行识别。
展开剩余87%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来这并不是蝗虫,而是某种螽斯,它们都是昆虫纲下的直翅目,但属不同亚目,可以理解成生物学上的“表亲”。一般来说,螽斯会更威武些。
你瞧视频里这家伙,非常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屁股连接着一根非常长的弯刺,就像是一把弯刀,这其实是产卵器,并非用于攻击或防御用,主要使命是繁衍后代。很多螽斯的雌性都是会将这个坚硬的产卵器给插入植物的茎秆或地面的缝隙中,然后在内部产下一排排的卵。
算上这个产卵器,这家伙的体长居然跟成年人手掌宽度一般!它的体色是浅棕褐色的,带有很多深色斑点,腹部的斑点甚至像是在给它“描边”,有种涂装模型的感觉。其前胸背板异常发达,向后延伸并向上高高隆起,形成一个独特的“棘颈”状盔甲结构,边缘还细齿,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头部较小,配有一对极长的丝状触角;当然其还拥有强健有力的后足,显然是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的。
百分百是螽斯,但具体是哪种螽斯,评论区的意见不太相同了。
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家伙并不稀奇,就是北方硕螽(Deracantha onos),别名笨棘颈螽(其实这个才是正式学名)、黄脊螽斯,民间俗称为:旱官官、油罐儿、大叫驴、山驴驹子、山叫驴等等。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物种,基本上评论区里北方的网友都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也有很少的网友提出了别的观点,他们认为是蒙古硕螽斯(Deracantha mongolica),是仅分布于内蒙古和蒙古的大型螽斯。我截图没有截全,这种蒙古硕螽斯的民间俗称也叫:油罐儿、油罐子和山叫驴。
到底是哪种螽斯?笨棘颈螽和蒙古硕螽斯看起来是真的太像了!如果不仔细对比,它们在大部分人眼中就“大蝗虫”或者“大螽斯”罢了,它们的配色和外形那种威武的感觉,以及肥嘟嘟的肚子,几乎都是一个样嘛!哪有什么区别?
说实话我看得也是非常非常懵逼,我用肉眼看是看得眼花也只发现细微差别,但又害怕是雌性雄性的外形差异,网上公开的资料也没有明确将两种螽斯进行对比,所以下面的差异只是我个人探索出来的,不保真,大家可以看看我对比得靠谱不靠谱,后面我会说我的结论。
它们虽然都是大型螽斯,但蒙古棘颈螽斯体型会更小些,雄性最大体长约为40毫米,雌性略小;而笨棘颈螽的雄性体长可达50毫米!视频中的手是博主的手,女性的手比较小,宽度差不多是6~9厘米,博主抓螽斯的时候手是窝着的,所有就显得这只螽斯体长跟她手差不多宽。根据窝着的力度不同,宽度也不同,而笨棘颈螽和蒙古硕螽斯体型差异并不大,还得算上产卵器,所以体长不能拿来识别。
有产卵器就是雌性的。笨棘颈螽呈黄褐色,胸部背板为鲜明的黄色,蒙古棘颈螽则为黄色或褐色,颈部和腹部带有深色条纹;翅膀上,笨棘颈螽翅膀短小透明,蒙古棘颈螽雌雄前翅均具发音器,但翅膀退化,后翅缺失;产卵器形状不同,笨棘颈螽的产卵器粗短呈镰刀形,蒙古棘颈螽的产卵瓣则呈剑状。
叽里呱啦一堆,其实就产卵器最明确了,视频里这只的产卵器是更像是镰刀形,所以是笨棘颈螽的可能性大点。
我去看了蒙古棘颈螽的模式标本的图片,就下面这图,确实其产卵器似乎更粗,像是剑,博主展示的那只的产卵器更细更弯曲,你刚好上下图对比看一下。
本来想从分布地去区分的,但是笨棘颈螽分布于北京、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一带,蒙古棘颈螽则局限于内蒙古及蒙古,它们的分布地在博主去的内蒙古刚好的重叠的,所以这点又不太能区分了。
虽然对比出来觉得是笨棘颈螽,但我心里很没底,好在2天后,博主又抓到了一只,这次展示得更清楚了。蒙古棘颈螽的尾须端部呈平直截断状,但笨棘颈螽不会那么平,所以就这么看,确实应该更可能是笨棘颈螽。
重申!只是我个人的推测,我是超级业余爱好者,大家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跟网友们讨论不管到底是哪种螽斯,从它们的外号就能知道它们一个非常神奇的特征,就是肚子里很多油,甚至能当成润滑油用的程度。这个特征不止一个网友提到了,甚至博主自己去询问了当地牧民后,牧民也表示确实肚子里都是油。
这是因为它们俩都很喜欢吃荒漠草原上富含油分的蒿类、藜科等植物,于是体内就会把多余能量转化为淡黄色脂肪储存在腹腔,形成一层厚厚的“油囊”,本质上是它们当成储备能量用的。而人们很早便发现这种油几乎无味、黏度高、凝固点低,冬天不凝、夏天不臭,抹在车轮轴、毡帐拉链、皮绳上润滑效果比牛油还好!
于是就经常捉来活虫一挤就能当“活油壶”用,这个说法有很多民间支持。
一开始博主的配文就是怀疑这种昆虫是能吃的,很多网友从这个角度来讨论,但说法却不太相同,有说之所以笨棘颈螽叫“山驴子”,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它吃起来堪比驴肉!油炸起来非常香,几乎是一些分布地老百姓的常见美食。
但也有人说有毒,吃了会尿血!这么想的人还一直私信博主有没有吃,吃了咋样了?搞得博主不厌其烦,所以在8月26日又发了视频并配文说:“私信我的“好奇达人”们,你们还我一片净土吧, 这东西叫“山草驴”,有毒没毒咱也不知道,吃了是便mi还是拉xue还是不知道,毕竟长得这么磕磣我也不敢吃。从来没想过一百多个人私信我一条大肉虫子!”
我去查了一下,虽然没有找到图片,但是确实很多人都表示他们是真的会吃!直接把成虫连油带肉下锅干煸,出锅前撒盐,据说外酥内嫩、有一股淡淡的蒿草香。其实应该就跟炸蝗虫一个意思吧?只是肉多点,我感觉不稀奇。
有朋友刚好吃过吗?我吃过的昆虫也就是蝗虫和蚕蛹罢了。
发布于:福建省信誉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